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在国内的声誉一直较好,但国外的文艺理论界却对徐悲鸿的作品任然有着一种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一度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
美国学者苏利文是这样评价徐悲鸿的作品与成就的:“他可能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一位忘我的教师,但是对一个画家来说,说到底唯一的一件事——绘画自身,他却缺乏刘海粟、林风眠那样的热情和虔诚,因此,他的作品几乎仅仅止于合格而已……合乎规范的正确性所营造的气氛,缺乏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表面看,苏立文说的貌似有些道理,但是,文艺理论的批评如果脱离了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与个人在时代中的使命,其实也是一种耍流氓。
显然,如果脱离徐悲鸿所处的时代,那个危难中的中国,以及新旧思想交替,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就不会理解徐悲鸿对中国文化艺术历史演进的价值。
徐悲鸿的历史使命是新思想的启蒙、民族自信心的寻找与文艺复兴的需要。
而苏立文则以更加前卫的艺术思潮来要求徐悲鸿,显然这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的社会使命。
徐悲鸿的作品类型很多,其中他在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国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不论是油画或者是国画,他都选择了古典写实主义,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极为必须的艺术表现形式。
说起徐悲鸿大师,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奔马”,其实徐悲鸿的创作题材很广泛,奔马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印过邮票,还时常会出现在一些日常用品上面,我小时候家里用的玻璃杯上就有奔马图。徐悲鸿的人物画也很有特点,以形写神,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这是徐悲鸿独创的人物画技法。
徐悲鸿大师早年留学法国著名的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成回国后将西画的技法融入国画中,强调造型和光线,讲究人体和动物的解剖结构,这些是传统国画体系中没有的。回国后的徐悲鸿长期担任美院的领导工作,培养出很多绘画人才,对中国画坛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教学和行政事务中,徐悲鸿留下的作品不是很多,在画家创作的黄金年龄,58岁时英年早逝,如果也能活到齐白石那个岁数,那会有多少优秀的作品。
曾经参观过位于新街口北大街的徐悲鸿纪念馆,馆藏各个时期的作品有1000多幅。
图1,《奔马》。
图2,《秋林三骏》。
图3,《泰戈尔》。
对于当时中国较封闭的画坛,徐悲鸿较系统的引进了西方的美术理念和教育方法,不能不说是一种贡献。但单就画画来说,真的谈不上好。吴冠中对其评价是“美盲”是对的,其油画国画水平放在当今只能算二流。徐悲鸿生逢其时,但政治代替不了艺术,历史会给出准确的答案的。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0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在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徐悲鸿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画家,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在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气势磅礴,风格独具特色,很有艺术性,融合了古今技法于一炉,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中国古今对外的典范,在中国艺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展望未来的重要作用。
回答孤品:你对徐悲鸿的评论纯属胡扯,徐先生是享誉中外艺术巨匠,他的国画油画都是国内艺术的高峰,得到了美术界一致的好评,你列举的吴冠中的话,出处何在?是哪一年在哪里说的?你的看法实在是荒谬矣!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是谁?
徐庆平教授被任命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庆平教授被任命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教授博士毕业于巴黎大学,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艺术史,是我国首位艺术史专业归国博士!
徐悲鸿孙子?
徐骥
徐 骥,中国,男,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之孙,画家徐庆平之子。
主要经历
2003年徐骥进入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主要负责典藏展览,从进馆到现在就是展览、保管、清点整理和完善文物作品。
2014年11月,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压轴大戏《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简称“大师展”)开箱仪式。
徐悲鸿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徐悲鸿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身份为人们熟知,而书法却被忽视,其实他书法造诣相当深。幼年家境清贫,其父为民间画师,擅书法篆刻,他从小随父学书画,10岁帮父为乡里写春联,父病故后.他到上海谋生.,应征画仓颉象受哈同花园女主人和总管赏识,推荐他结识康有为,拜康为师。康将藏碑供他观览临摹,他书法受康影响很大,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学过赵孟頫),拂去康书的霸悍之气,锋芒内敛,平淡冲和,字结体没有太大起伏变形,线条非常内敛纯净,按心性自然轻松书写,一派文人不经意的散淡儒雅,有书卷气。他画画处处讲新意,书法处处有古意,画画坚持写实,书法继承写意精神。
他笔下的马,鼻孔都特别大,马腿的比例也相对稍长,马肙是用硬毫着力地扫出,四蹄看似简单带过,实则矫健有力。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酣畅,带着时代的风雷驰聘在画坛上,给当时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毅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生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卒于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1917年留学日本研究美术。1919年赴德国留学,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在国外展售作品,捐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徐悲鸿擅长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人物,造型严谨准确,善于传神;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绘画能融合中西技巧,自成面貌,对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53年9月在北京病逝。1954年,在北京的徐悲鸿故居建立了第一个美术家个人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像
徐悲鸿早年的书法受业于康有为,在良师的影响下,非常酷爱北朝书法。他在自己收藏的一部稀有的六朝残拓《积玉桥字》题跋中云:“……顾郭氏邗甲骨已多劲气,北魏拙工石弥见天真。至美之寄往往不必详加考虑,多方策划,妙造自然,忘其形迹。”他在中年流居海外的困难条件下,仍然研习魏碑,不肯间断。徐悲鸿的书法,多见于绘画作品中的题款,字体古拙清劲,美不胜收,与其绘画相得益彰。
徐悲鸿书名款
徐悲鸿书名款有几个特点:一是晚期一般比早期书名款要规整些;二是基本只写悲鸿二字;三是书名款均用中锋笔,这一点在晚期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