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历史文化?

中国天眼是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1993年,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他们期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获一些射电信号。建造FAST的动机肇始于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国方案,最初起名为KARST。

平塘旅游交通条件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稳定而独特的地形条件建设一个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平塘旅游交通条件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全国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共同参与,经过长达12年的工程选址和对1000余个洼地比选,最终确定大窝凼洼地为FAST台址。

FAST项目于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008年12月26日奠基,2011年3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6.67亿元,主要有台址勘察与开挖、主动反射面、馈源支撑、测量与控制、接收机与终端、观测基地建设6项建设内容,建设周期5.5年。2016年9月25日该项目正式落成启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启用仪式,并在启用仪式上宣读贺信。

同时,根据《法思特(FAST)项目贵州省配套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贵州省配套建设了旅游专项规划项目“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学旅游文化产业园” 文化园按照城市综合体和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突出天文科考主题特色,围绕“天文科学教育基地、国际天文文化体验区、地质生态旅游创新示范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国际天文旅游小镇”五大目标,建设集天文科学、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射电天文旅游目的地。星辰主题酒店、中轴迎宾广场、法思特(FAST)游客服务中心、天文体验馆、园区路网和桥梁等一期建设项目, 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平塘旅游交通条件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界第一天眼射电望远镜选择落户贵州平塘大窝凼的原因有a大型射电望远镜选址?

分析FAST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①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少(成本低);

②人口稀少,无线电磁波的干扰少;

③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利于排水;

④位于高原区(海拔高或地势高),空气稀薄、清洁,大气透明度高;

⑤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标签: 平塘旅游交通条件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