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附近的朋友,哪里年味最浓,民俗风情较好,值得去一看?
去七亘村看看吧,那里有七亘大捷的历史故事;有淳朴的民俗风情表演;有二龙戏珠的村子地势特点;有柿子黑枣红薯等特色农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门票,免费旅游[耶][耶][耶]。
感谢悟空邀请,我是静伟,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很意思的题目,马上就要过年了,有在家里过的,有去旅游过的,有笑着过的有哭着过的还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过的。看来题主准备做第二种人,过一个旅游年。
现在流行这个,尤其是七零八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的感觉也越来越淡薄,说白了就是很多事情都看得开了想得透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因为阅历的增长而益发成熟,成熟的同时是内心深处对世态的通透、冷漠、怀恋和厌倦。所以逢此佳节难免就会想要找出一点新花样来满足自己和家人对于传统年味儿的追求。
那我便来推荐平遥古城吧,原因有三点,仅供借鉴,不足这处请您指正。
年: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中国人讲究过年,和西方的平安夜是差不多的概念,只是我们的年从上古时期一开始形成就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神话传说,有着很独特的民族风格,是西方学不去也继承不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演变成了为了纪念、传统、文化、团聚等等而过年;而西方的圣诞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就比较简单了,说白了就只是单纯的政治需求下的宗教工具创造出来的愚民的东西而已,以精神控制为主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很多过圣诞节的地方也都是没有文化、传统、原著民的国家,如果这个东西出现在现代的话,恐怕不消几天就会被挂上“邪”字头然后被取缔掉。那我为什么要推荐平遥呢?因为这里有着还算较纯正的年味儿,不说别的,就是在正午的阳光里慢悠悠的在古城古建的影子里逛上一个午后看人来人往也是一种享受,中国人的年讲究什么?热闹!喜庆!吉祥!前两点从大街上的人群和店铺里都能找到,最后一点自然也不在话下,平遥的喜庆……
平遥的喜庆就在城里,也许在午后的阳光里,也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也许突然就从某个大宅子里冒了出来,那这喜庆到底是什么呢?
街头表演。
就是那种随机的由官方组织的街头表演,具体有没有固定时间我没有观察过,但我遇到过不止三五次了,比如宫女出街,一大群古装宫女袅袅婷婷的踩着清宫剧里那种“高跟鞋”穿街而过;再比如“太爷出巡”,几十个侍卫或高举“肃静、回避”的牌子开路,或手扶刀柄一本正经的戒严都很有看头,类似的表演有很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可这些表演还是不是另外两个表演……
平遥有两个演出(当然不止两个,我只是举两个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印象平遥,这个演出非常棒,但棒到什么程度呢我就不在这里剧透了,但强烈推荐去看看,票价一百多块钱也不是很贵,但要提前买,因为看的人真的很多,一不留神就买不到了;第二个则是免费的,但要有平遥的大门票才能看,是什么演出呢?
太爷审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向您推荐的是离省城太原90公里的平遥故城。希望能给你帮助!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主要景点有平遥县衙、文庙、城墙等等,是我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比较重要的是古城内商业化不严重,当地特色美食众多,古建筑也很有民族古韵,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民风民俗纯朴。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张灯结彩。一些久违民族活动也会出现在街头,如秧歌舞、舞龙灯、踩高跷等等,一派过年欢乐的气氛,年味较浓,民族风情也好,值得一去。
离太原40公里的清徐县城,一到过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在东湖一带,锣鼓喧天,踩高桥的,旱船表演的,背铁棍的,还有唱晋剧的跳广场舞的,尤其是到了夜晚表演铁打流水的,铁花四溅,流光溢彩,令人赞不绝口。辛勤劳动一年的农民弟兄,放下手中的工具,披挂上阵,用锣鼓敲响新的一年。好多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清徐观赏那一年一次的胜景,离开时,还不忘带两壶清徐特产老陈醋。勤快善良的清徐人,展开双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山西太原,中国年味最浓的省,民营艺术表演团体21个。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14个,群众文化风情浓,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古建筑。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太原文物古迹有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庙,晋阳古城遗址以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传统节日有添仓节,文化遗产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去晋中感受一下晋中的年味,晋中是山西年味最浓的地方,各大景区如平遥古城榆次老城都是不错的,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在金国期间有没有给金人生下两个孩子?
公元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在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后,在南京应天府(请河南商丘市),建立南宋,史称为宋高宗。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宋钦宗赵桓的弟弟。为了赎回自己的生身母亲韦太后,赵构与金人签订了《绍兴合议》,不仅割让南宋的领土给金国,还要每年要给金国进贡钱财和粮食。因为他不想让生身母亲在金国遭受凌辱,那么韦太后在金国到底经受了什么?她真的给金人生下孩子了吗?现在我们就聊一聊这一话题。
韦太后的一生令人感叹,她是浙江人,后来随父母迁居到河南。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只生了她和姐姐两人。开始她和姐姐都被送到了宰相苏颂的府上做通房丫头,当她第一次被送到宰相床上时,竟然尿床了。苏颂没有责怪她,而是把她送到了开封。当时正巧宋哲宗在挑选美女,送给几位亲王。韦太后被送进了端王府中,端王是宋哲宗的弟弟,也就是宋哲宗驾崩后,接任他皇位的宋徽宗赵佶,韦太后可以说是一步登天,被封为贤妃,不久生下康王赵构。
北宋处于风雨飘摇的动乱之中,当时逐渐强大的金国,大肆进攻南宋,攻破了南宋的都城汴京,靖康二年3月27日,“宗室贵戚男丁两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被遣送到金国。韦太后和其他的宗室女眷先被送到了洗衣院,白天要做最脏最累的活,晚上还要任金国的将领士兵糟踏。最多时一个人要服侍一百多个士兵。许多妃嫔,帝姬(公主)不堪忍受凌辱纷纷自尽,有的被活活折磨致死。韦太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了下来,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人意想不到事。
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韦太后当时已是半老徐娘(38岁),由于她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她的儿子赵构建立了南宋,是南宋的皇帝,现在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太后。金人为了羞辱南宋的宋高宗,金国的盖天大王完颜忠贤,把韦太后和高宗赵构的妹妹柔福帝姬(赵多富,又叫赵环环)二人纳为自己的小妾, 韦太后还为完颜宗贤生了两个孩子。关于生孩子这一说法,从始至今都有争议,那么韦太后到底生没生孩子呢?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窃愤读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于是帝知韦妃已为盖天大王妻也。”这里的帝指的是宋钦宗,他在偶然间看到穿着金人服装的韦太后,并且在韦太后身边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儿喊她母亲,此时宋钦宗才知道韦太后在金国已成了完颜宗贤贤的妻子,并为他生下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