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水库关了吗?
关了,成为水源保护地。
观音阁水库旅游风景区位于辽东半岛东部的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是以水库为依托,集天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燕东旅游胜地。
观音阁水库大坝气势宏伟壮观,水面浩瀚无垠,四周群山环绕,碧水、清山与蓝天相接,形成山水长天一色的高霞平湖自然风光。与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山水相连,库区峰高奇峭、林茂花繁、鱼目繁多、百鸟云集,是水上娱乐、观光、避暑、渡假、垂钓、登山、游泳的佳境。
观音阁水库没有关。
观音阁水库位于太子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有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坝址距本溪市约40千米。
长江上的观音阁有人居住吗?
没有。长江观音阁没有人住,观音阁坐东朝西,逆水而立,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
没有人住的。 鄂州观音阁坐落于湖北鄂州的长江龙蟠矶上,是因为当时长江的水患损坏了很多寺庙,在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一个叫齐铁山的人用石头垒起了一座寺庙,当时称之为“龙蟠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古武昌八景之一的鄂州观音阁。 鄂州观音阁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在后人不断地修缮、保护中一直留存至今,成了湖北一个著名的旅游景观。
观音阁什么时候建造的?
观音阁是唐朝时期的僧人自行创建的,历史悠久。具体说来,长江观音阁是由一位法名无名的僧人建于唐太和年间,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长江边的山崖上。这座观音阁凭险而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下第一阁”,是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鄂州观音阁的历史是什么?
鄂州观音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659/Ⅲ-362,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元至清。地址:湖北省鄂州市。
鄂州观音阁又名龙蟠矶寺,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长江之中,与明清武昌城隔江相望。“观音阁”系宋代题名,原建有小寺,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监邑铁山(蒙古人)垒石成台,建成蟠龙矶寺。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初,僧人觉寿募修,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重修,并增建了纯阳楼和观澜亭。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文华阁大学士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官文书“龙蟠晓渡”,并捐资千金,嘱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于门楣。现存建筑虽经几度维修,但仍保持元代格局。
阁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主体建筑全部采用砖瓦石结构,总体布局为一进纵向三楹,分为三殿即祖师殿、观音殿、老君殿,一楼为纯阳楼,一亭是观澜亭。
观音阁矗立于长江之中,选址别具匠心,构筑精巧,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
观音阁可望不可及,这是常识。
来到江边,遥望观音阁,真切体会可望不可及的意境。
看起来,鄂州仍然还是国保党的郁闷之地。怡亭铭摩崖石刻,罩在玻璃后面,永远看不真切;鄂州观音阁,一水相隔,永远不可及。不能登临,自然不知有否国保碑。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宋代,在这时候的长江鄂州段龙蟠矶就有庙宇存在,但因长江时常洪涝,庙宇屡毁屡建,当地的百姓和政府一直坚定重修。
公元1345年(元至正三年),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蒙古族人)建成蟠龙矶寺,这就是观音阁的前身了。
公元1488年(明弘治元年),有僧人觉寿募捐钱财,对蟠龙矶寺进行了重修,也就顺势改为观音阁。
公元1527年(明嘉靖六年),观音阁再次被毁,武昌知县许穑卿带手下来到蟠龙矶,实地考察后,嘱咐僧人宗洪(觉寿的徒弟)以及当地士祖大夫元溪、陈銮等人合作集资重修,并且又新增了纯阳楼和观澜亭两处建筑。
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武昌新任知县李宗旸上任,再次拨款修缮。
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满族)出差黄州,登蟠龙矶留下了“龙蟠晓渡”四字,并且捐款千金,吩咐当时的县政府领导人王家璧重修门楣勒石。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洪水又一次摧毁了观音阁。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当时的寺庙主持李元科与鄂之居士郑履中同心协力,用民间募资的形式重修了观音阁。
公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再毁一次,修建方式照旧,但人物又换了一茬,这次是木商陈芝生、寺庙主持张庆义以及地方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