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白塔介绍?
辽阳白塔,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站前街道白塔公园内。因塔檐间立壁和塔腰八面均涂有白垩,故称白塔。[1]建于辽朝时期[2]。
辽阳白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项四部分组成,高70.4米,塔檐逐层内收,檐角悬风铃,檐间置铜镜;塔顶仰莲承覆体,最后以刹杆装饰火焰、相轮、宝珠结束。从风格上看,辽阳白塔的建筑是辽代风格,筑塔的槽沟砖滴水的麦叶纹也是辽代特征。辽阳白塔是汉民族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作品,整个建筑造型和局部雕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
瘦西湖白塔讲解
白塔晴云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主要建筑就是一座白色的喇嘛塔,它位于五亭桥一侧,是瘦西湖风景区 的中心地带。砖石结构,高30余米。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
北京北海公园中,白塔的作用是什么?
白塔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
由于塔的功能最早是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鸸?、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所以又称“佛塔”、“宝塔”。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塔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材质不断丰富,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领略塔的文化魅力。北海公园的这座白塔是一座佛教的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在清朝初年:“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这项提议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白塔。
清代是比较推崇佛教的,而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坛城的中央正是琼华岛,在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因此清代朝廷多次在此举行盛大的佛教活动。
除了“寿国佑民”,白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镇海”。北京关于海眼的传说不少,据说在白塔下面也有一个海眼,为防止海眼发作,为北京带来水患,必须将它镇住,于是在塔前建一附属建筑,是一座小殿,名曰“善因殿”殿内供有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佛像,俗名“镇海佛”,可惜的是佛像于“文革”中被毁。
除此之外白塔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堪称信号塔。当年白塔建成时,是北京城内的至高点。顺治十年(1653年),经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在善因殿后面设置了五杆旗杆,悬挂青、黄、红、白、黑五色龙旗或灯笼,俗称五虎号杆,这旗杆上的灯笼或旗帜,起到发送信号定位的作用。在旗杆下设有五座炮台,称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在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上,也分别设置五座炮台、五杆旗杆,旗杆与五虎号杆对应,白天挂龙旗,夜里挂灯笼。如果北京城发生紧急情况,以放炮为号,一处放炮,四处放炮响应。白天以旗帜、夜晚以灯笼确定方位,官兵便可据实以动,保卫京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