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怎么没有挖掘明十三陵?
有人说是因为 领头的说害怕中国的后人会打到欧洲找他们报仇。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他们一边烧圆明园,一边想:万一有一天中国起来了,他们的青年,拿着跟欧洲一样的武器,到欧洲复仇怎么办?所以,挖明朝皇帝陵墓的时候,他们拒绝了。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幕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
他们眼睛能看到的都拿不完…圆明园不是明显的例子吗
没有,实际上明十三陵历史上基本没有被盗过。
明朝的皇陵基本没被盗过,只有“思陵”,就是朱由检的墓,被盗过。但总体来说,明朝的皇陵确实被盗得比较少,这有一些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内。
清朝开始时,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对于明朝并非侵略,而是替代接管,采取了比较强的保护措施。清朝明令保护前明皇陵,并把明朝皇族后代封邑在明皇陵附近,让他们自己看着,又重兵把守,这些政策都是为笼络汉族人心,但同时也保护了皇陵。
当然,不是说乾隆曾拆过思陵隆恩殿的金丝楠木吗?那不叫“盗”,那叫“明抢”。而且只是地面建筑,地宫部分始终都没动过。
再者,明皇陵和十三陵处于南京、北京郊区,虽说是郊区,但也并不是荒凉到数里之内都没有人烟的样子。而明皇陵修筑得也比较牢固,想盗墓,无法做到特别隐蔽,而声势一大就很容易被发现,盗墓贼由此顾忌,不敢动手。
明十三陵有没有被盗,明十三陵为何没被盗?
原因一,先说一下政治环境,自从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自明太祖朱棣开始营建以来,在大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中,一直是禁地,而且有很多的护陵军队加以保护,尔后大明于崇祯朝亡了后过渡到清朝中间的时间段很短,没有给民间的盗墓贼留下太多的时间大范围的盗墓。而且在大清朝建立后,清政府为笼络汉人也加以多明代的皇陵进行保护。而且部分还得到了专款修缮。
原因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明代皇陵自身的结构和防盗措施极为到位,这些感受只有你去过清代的皇陵和明代的皇陵后,加以对比,高下立现。比如清代的皇陵,笔者我亲自去过清西陵光绪的地宫,和清东陵乾隆的地宫及慈禧的地宫,他们的地宫构造相对简单,而且地宫的入口全都统一设置在宝城琉璃影壁之下,只要顺着往下挖就肯定能找到入口(金刚墙),而且清陵的埋入深度较浅,容易进入。
但明代的皇陵地宫就完全不一样了,从目前唯一发掘的定陵看,在官方背景发掘的大前提下,大张旗鼓的挖了将近一年,竟然连地宫的入口都没找到,要不是撞了大运,发现了一块指路石,估计定陵到现在也打不开,而且明代的皇陵的入口都不是固定的,不像清陵那么好找。然后就是明代皇陵明显比清代皇陵深很多,比如定陵的地下宫殿距地面竟然有27米,你想想,27米足足有9层楼那么深!故而极大的加深了挖掘的难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明楼很少被盗的主要原因了。
十三陵有那个陵没有被盗过?
十三陵在建成以后,明朝时有明政府的保护,清朝时清政府为笼络汉人也加以保护。虽然皇太极烧了定陵和德陵的地面建筑,但官方的破坏也仅此而已。乾隆朝还对地面建筑进行了修缮,虽然拆大改小,但初衷并不是破坏。
民国和日伪时期的保护情况我不了解,不敢妄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明十三陵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是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明十三陵没有遭受后来朝代的官方破坏或盗掘,明清的更替并没有在北京造成长时间的无政府状态,给民间盗墓者以机会。
从陵墓本身来说,明陵宝城较大,地宫深且墓道弯曲。这一点可以与清陵做对比。清陵的宝城小,地宫埋深浅,墓道笔直,所以盗墓者只要从哑巴院影壁向下挖掘就能找到入口。所以清陵被盗掘的情况极其严重。反观明陵,建国初对定陵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在宝城部分塌陷,墓道口已知的情况下,考古队还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地宫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