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现在还用吗?
不用了
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这个建筑的记载。
它的名字是“井穴”的意思,古代劳动人民设计出来的一种在荒漠地区进行灌溉的特殊系统,普遍运用于中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
还在用。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有坎儿井。我国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约1800道。北疆和南疆的坎儿井皆已干涸废弃。目前仍在运行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地区。
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吐鲁番盆地,一道坎儿井决定了一个村落的生存与发展。■明渠流过的地方会形成林带或野生草木,人们在绿荫之下修建房屋,耕种土地,多种昆虫和鸟类也在此安家。■下游的涝坝不仅成为村民洗衣、纳凉、娱乐的场所,也为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坎儿井是干旱区绿洲农业社会的生命之源。
随着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大,机井数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坎儿井急速干涸,村民们不得不离开昔日的家园,向有水的地方迁移。村民搬迁的现象在坎儿井干涸严重的吐鲁番盆地南部地区尤为突出。
自来水的引入取代了坎儿井饮用水源的地位。坎儿井的水虽然好喝,但是没有自来水使用方便,村民们已经习惯使用自来水,只有在停水的时候才去坎儿井拉水。坎儿井仍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并存在被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的隐患。
用
坎儿井是由很多条拼接而成的,根据统计一共多达1100多条,全长大约5000多公里,不过坎儿井并不是用来防御外地的,相反,它只是一种灌溉土地的工具。每当干旱的时候是用坎儿井,就可以把别的地方的水流引到田地当中,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农民就不用担心因为干旱造成秋天的时候颗粒无收,能够减少很多农民的损失,不知道在古代粮食是最重要的东西。
为什么挖坎儿井?
挖井就是取水嘛。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我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千米,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1/40,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吐鲁番土质为沙砾和黏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后来的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