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何运输5粮草军械的士兵不多?多少战役都是输在粮草被偷袭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人对于战时的理解,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打仗对于粮草的重视程度。
并且我们反观历史,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通过阻断对方的粮草从而获得最终胜利,其中最著名大家也比较熟知的就有“火烧博望坡”“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这些都是以少胜多的案例,同时,这些也都是通过烧毁对方粮草从而获得成功的案例。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没有现在这些高科技的,所以在运输途中如果恰逢大雨天气那么势必会对粮草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当时也都是大规模作战,饿着肚子自然不能发挥全部的实力,所以自然就把粮草看的很重要。
当时打仗每个诸侯国可以说是都倾尽全力了,因为在兵力上的优势在很大一部分上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那些以少胜多的案例实在是少数。
所以当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能打仗的人几乎都被派往前线作战了,而剩下运输粮草的都是一些老弱,甚至可能是从民间征集过来的农夫进行押运,因为这样可以减缓前线上的紧张。
该有朋友问了,为什么不在后方专门派出一支队伍前来负责后勤?这样虽然在前线上损失了部分兵力,但是却能保证粮草的充足,完全可以耗死对方,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问题;
古代的战争一般都是对外扩张,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粮草部队肯定是在自己的后方运输,这样才能保证其安全,肯定不会将自己的运输部队在敌方地盘上运输,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一定是埋伏。
不能这么说了,淄重粮草被偷袭这事儿真不是那么容易,小说中倒是很常见这种桥段,但现实中,粮草一直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可以说是每一个士兵最大的倚仗,哪有那么容易被偷袭。
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这句成语中,我们不难发现淄重粮草在战争中直接可以左右胜负,没有哪个主将敢拿粮草不当回事儿的。
我们就来说几个典型吧。
汉朝后勤其实很给力,汉匈战争初期,汉朝局势比较被动,主动出战的情况并不多,文景二帝时期,汉朝属守势,锯城坚守抵御匈奴,这时期边关并不为淄重粮草这事儿担忧。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改守为攻,主动出击与匈奴作战。
这时期,淄重运输就成了一项大难题,主动出击不像锯成坚守那么简单,兵器铠甲人吃马喂的一切开销,全部都由汉朝军队自己携带,匈奴人可不会给汉军一粒粮食吃。
汉军能走多远,全看粮食够吃多久,可以说这时候粮食就是士兵们最大的倚仗,不存在说前面几十万人打仗,后面就几个人看粮食的。
实际上,汉朝每次对匈奴战争,后勤人数都远远超过前线作战人数。
以淮海战役来说吧!
解放军有多少人?
60万人!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一方虽然是“思想和组织”比国民党军队要“现代化”的军队。
但是,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却是非常“不现代化”的,其后勤运输完全是古代方式,全靠人力和独轮车。
解放军的后勤保障直接常务负责人是刘瑞龙,刘瑞龙用了多少人去保障60万解放军打仗呢?
543万人,其中和部队一起行动的随军民工22万人,二线脱产的专业后勤保障人员130万人,后方临时征调过391万人。
543万人办后勤保障60万人去打仗,差不多9个多人去保障一个战士作战了。
对了,还有76.7万头各种牲畜,以及大小88辆车子。
这么多人赶着这么多牲畜拉着这么多车子运到前线多少粮食呢?
这是错误认识。中国古代越是距今久远的时代,非游牧军队的随军后勤保障人员越多。春秋、战国时代,为了保障一名担负作战任务的士兵,可能需要七到十人以上的随军后勤保障人员,有的负责背粮食,有的负责背器械,除了作战任务的士兵要吃饭,随军保障人员也要吃饭,除了为士兵携带口粮,随军保障人员也要带上自己的口粮,往往比要保障的士兵还多,因为他们人更多。楚汉争霸时,十万汉军出征,为其提供后勤保障的人员就多达七十万户,假定每户只有三口人,就达到两百一十万人,如果三分之一留在后方生产、收集保障物资,三分之一负责后方与前线的运输,三分之一随军保障的话,随军保障人员就达七十万,这七十万人与十万汉军加在一起,就达八十万之众,汉军就可号称百万。长平之战,秦军以区区二万五千人就分割了四十多万赵军,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四十多万赵军中,绝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随军后勤保障人员,赵军实际可以作战的部队恐怕就只有几万人,而秦军担任分割包围任务的二万五千人只是一支纯作战兵力,不包括随军后勤保障人员。被围的赵军主力作战部队只有几万人,四面包围的秦军都要牵制它一部分兵力,它可以用来集中突围的部队对分割它的二万五千秦军没有优势,所以无法冲出包围圈。而秦军这二万五千人和另一支五千人的秦军部队又同时包围了占四十多万赵军绝大多数的随军保障纵队,由于保障纵队没有战斗力,保护它的少量护卫军同样对阻止它们逃回长平关的五千秦军没有优势,也无法冲出包围圈,最后只能困饿而降。随军保障纵队虽然是随军,但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不可能与作战部队混在一起,只能与作战部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影响作战部队的机动,也减少自己受到攻击的危险和导致作战部队分心保护自己不能全力作战的牵制。但所谓安全的距离从来都不是真正安全的,只要敌人有足够的智慧、强大的穿插兵力和快速行动的能力,任何安全都是不存在的。但为了作战的需要,任何一支军队都必须做出取舍,不能把保护后勤保障纵队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所以直至今天,袭击后勤保障纵队,仍是较为聪明和容易的做法,也是任何军队都惧怕的。古代受道路运输条件的限制,部队行军作战的距离越远,随行保障人员就越多。现代军队的随军后勤保障人员只会比古代大大减少,而不是更多,因为它们有更先进的运输工具,可以用更少的人携带大量物资。